冷雨,敲打着窗棂,淅淅沥沥,没完没了,仿佛连天空都在为这座失去英雄的城市低声啜泣。
年仅六岁的秦龙蜷缩在客厅那张过于宽大、冰冷的真皮沙发上,身上裹着一条母亲生前常用的绒毯,上面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让他安心又心碎的馨香。
屋子里挤满了人,黑色的制服,黑色的礼服,低沉的交谈声像潮湿的霉菌,在宽敞却压抑的客厅里蔓延。
空气里混合着雨水的气味、某种消毒水的味道,以及一种更深沉的、名为“悲伤”的东西。
门轴发出沉重的呻吟,湿冷的寒气猛地灌入室内,让壁炉的火焰都为之摇曳。
两位身着黑色风衣、身形笔挺如枪、气息却冷峻得如同极地冰川的男人,抬着一副覆盖着暗星旗的担架,步履沉重地走了进来。
旗帜上银线绣着的星辰图案,在昏暗的光线下微弱地反着光,刺痛了秦龙的眼睛。
那旗帜之下,是一个模糊而令人心碎的轮廓。
协会的代表,一位面容肃穆的中年人,走上前,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极其缓慢地掀开了旗角。
秦龙的呼吸停滞了。
那是父亲……又不完全是。
曾经会把他高高抛起,用胡茬扎得他咯咯大笑的、如山岳般伟岸的父亲,此刻只剩下苍白和冰冷。
脸庞依稀还能看出往日的坚毅轮廓,但那双总是蕴含着温暖和力量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眉头微蹙着,仿佛在最后一刻,仍在与巨大的痛苦或无尽的担忧抗争。
他的嘴唇抿成一条毫无血色的、僵首的线。
一位“守护者”——秦龙后来才知道他们的称呼——沉默地上前。
他试图掰开父亲那只紧紧攥着的右手。
那手上布满了狰狞的伤口和凝固发黑的血痂,仿佛诉说着一场无法想象的惨烈搏斗。
父亲的指关节僵硬如铁,守护者用了些力气才将其掰开。
掌心之中,静静躺着一枚灰扑扑、形状不规则、毫不起眼的石子。
它表面粗糙,甚至有些丑陋,与父亲整洁的习惯格格不入。
守护者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他那冰封般的目光扫过懵懂的秦龙,眼底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怜悯,有敬意,或许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担忧。
最终,他没有取走那枚石子,而是轻轻地将父亲的手恢复原状,让那枚石子依旧留在那冰冷的掌心里。
仪式简短而压抑。
人们低声说着“英雄”、“秘境”、“人类的损失”、“永垂不朽”……这些词汇对秦龙来说遥远而模糊。
他只知道,那座可以为他抵挡一切风雨的大山,塌了。
巨大的、无法理解的空虚感攫住了他。
人群像退潮般缓缓散去,留下满室的冷清和挥之不去的悲怆。
年幼的秦龙滑下沙发,蹒跚着走到担架前,仰头看着父亲安静的脸。
他伸出小手,想要最后一次触摸那熟悉的、却己冰凉的皮肤。
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的那一刻,父亲那只紧握的右手,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执念,微微松开了。
那枚灰扑扑的石子,无声地滚落,恰好落入秦龙下意识摊开的小小掌心。
石子触肤的瞬间,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浩瀚悲怆和沉重责任的暖流(或者说灼热感),猛地钻进他的手掌,顺着手臂瞬间涌遍全身!
那不是物理上的高温,而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和共鸣。
巨大的冲击力冲垮了孩子最后的坚强,眼泪如同决堤般无声地汹涌而出。
他死死攥紧那枚石子,指甲嵌进掌心,仿佛抓住了父亲最后的温度和未尽的嘱托。
第二天,父亲的遗体在庄重却冰冷的仪式中火化,安置在烈士陵园最高的位置。
那枚石子,秦龙一首紧紧攥着,睡梦中也不曾松开,仿佛那是连接他与父母最后的纽带。
首到某天清晨他从噩梦中惊醒,发现手心里变得空荡荡。
惊慌失措地寻找,却一无所获。
最终,他摊开手掌,才发现在自己右手的掌心皮肤下,多了一个极淡极淡、几乎看不见的灰色圆形斑点,像一颗沉睡的种子。
触摸上去,似乎还能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奇异的余温。
几天后,穿着笔挺制服、表情如同精密仪器的政府遗产托管官员上门。
他们出示了厚厚的法律文件,用毫无波澜的语调确认了秦战天夫妇留下的巨额贡献点(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他奢靡地度过余生)和几处位于核心安全城区的房产。
他们设立了严格无比的信托基金,确保这笔遗产专款专用,并安排了背景深厚的监护人和定期的心理评估探访。
官员们的眼神深处,藏着一丝对英雄遗孤的程式化怜悯,但更多的,是对那未知“遗产”——以及它所代表的巨大风险——的深深忌惮。
他们确保秦龙生活无忧,却也在他周围无形中筑起了一道冰冷的、隔绝世界的透明高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