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书香四溢!手机版

书香四溢 > > 苏晓棠鉴宝《民国大师的八零鉴宝缘》完结版免费阅读_民国大师的八零鉴宝缘全文免费阅读

苏晓棠鉴宝《民国大师的八零鉴宝缘》完结版免费阅读_民国大师的八零鉴宝缘全文免费阅读

玉鉴芳华 著

穿越重生完结

穿越重生《民国大师的八零鉴宝缘》,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晓棠鉴宝,作者“玉鉴芳华”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宁夏从战火纷飞的民国穿越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又会掀起合种风云呢.新人作者 边打螺丝边更新 写的不好请谅解.

主角:苏晓棠,鉴宝   更新:2025-09-26 18:53:1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玉鉴芳华:民国大师的八零鉴宝缘第二章 藏宝巷捡漏,情愫初萌青阳市的藏宝巷藏在老城区深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侧的摊位沿着墙根一溜排开,竹筐、木板搭起的简易货架上,摆满了瓷瓶、铜锁、旧书、玉器,空气中混杂着尘土、霉味和旁边小吃摊飘来的油条香气,活脱脱一幅八十年代的市井画卷。

宁夏跟着苏晓棠走进巷子,脚步下意识放轻——在民国的琉璃厂,他早己习惯用最沉静的姿态观察摊位上的每一件物件,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谨慎,即便穿越时空也未曾消散。

苏晓棠却像只雀跃的小鸟,拉着他的胳膊东张西望,手指不时指向摊位上的玩意儿:“你看那只铜香炉,上面的花纹好特别!

还有那个瓷娃娃,脸都掉漆了,老板还卖十块钱呢!”

宁夏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别碰:“古玩行里的规矩,不买别上手,碰坏了赔不起。”

他的声音温和,带着几分民国文人的儒雅,苏晓棠脸颊微红,连忙收回手,乖乖跟在他身后,目光却依旧好奇地扫过那些老物件。

两人走到巷子中段,一个挂着“旧货置换”木牌的摊位前围了几个人。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对襟褂,正用烟袋锅子敲着竹筐,跟一个中年男人讨价还价:“这对青花碗是我老伴陪嫁的,最少八块钱,少一分都不卖!”

中年男人摇头:“顶多五块,你这碗边都有豁口了,摆家里都嫌磕手。”

宁夏的目光落在摊位角落一个蒙着灰的小物件上——那是个巴掌大的青花鼻烟壶,壶身被一层厚厚的尘土盖着,只隐约能看出绘着山水纹样,像块被遗弃的破石头,没人多看一眼。

他不动声色地蹲下身,假装翻看旁边的旧书,指尖却悄悄碰了碰鼻烟壶。

入手微沉,胎质细腻,壶口边缘的包浆温润,是常年被人摩挲留下的自然光泽——这绝不是普通的旧货。

“老板,这鼻烟壶多少钱?”

宁夏拿起鼻烟壶,用袖口轻轻擦去表面的浮尘。

壶身露出的青花发色淡雅,是典型的清代中期“浙料”特征,画面虽简,远山近水却透着文人画的意趣,壶底虽无落款,但壶内壁的“火石红”痕迹自然,是老窑瓷的铁证。

摊主瞥了眼鼻烟壶,又看了看宁夏身上的粗布褂子,抽了口烟袋锅子,随口道:“五块。

这玩意儿是我从乡下收来的,说是老辈传下来的,我看就是个破瓶子,摆着占地方。”

五块钱?

宁夏心中微惊——在民国,这样的清中期民窑青花鼻烟壶,至少能值二十块大洋,换成现在的购买力,少说也得百八十块。

他压下心头的喜意,故意拿起旁边一个带豁口的青花碗,皱着眉问:“那这个碗呢?

我家里正好缺个装针线的碗。”

摊主见他像个实在买主,摆摆手:“碗三块,俩一起算七块,给你凑个整。”

“太贵了吧?”

苏晓棠凑过来,小声拉了拉宁夏的衣角,“这鼻烟壶灰扑扑的,碗还有豁口,七块钱能买两斤猪肉呢!”

她从小在普通家庭长大,知道钱来得不易,见宁夏要花“冤枉钱”,忍不住替他心疼。

宁夏回头冲她眨了眨眼,眼底带着几分狡黠:“放心,亏不了。”

他掏出七块钱递给摊主,接过用旧报纸包好的鼻烟壶和碗,拉着苏晓棠快步离开摊位。

走到巷子口的老槐树下,苏晓棠终于忍不住挣开他的手,指着那个鼻烟壶:“你到底图啥呀?

这破瓶子连个花纹都看不清,五块钱都能买三双解放鞋了!”

宁夏笑着把鼻烟壶递到她手里,让她对着阳光看:“你仔细看看壶身的青花,再摸摸壶口。”

苏晓棠半信半疑地接过鼻烟壶,凑到阳光下——尘土擦去后,淡蓝色的山水清晰起来,远山用“披麻皴”勾勒,近水处还藏着一只 tiny 的渔船,笔触细腻得像用细毛笔描的;她指尖摩挲着壶口,那层温润的光泽不像新东西能做出来的,倒像奶奶戴了几十年的银镯子,透着岁月的软和。

“这……这是古董?”

苏晓棠瞪大了眼睛,声音都变尖了。

“是清代中期的民窑青花鼻烟壶,”宁夏点头,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虽然不是官窑,但画工精细,保存完好,现在市面上至少能值五十块,运气好的话,一百块也有人要。”

“五十块?!”

苏晓棠吓得差点把鼻烟壶掉在地上,连忙用双手捧紧,“这么个小瓶子,能换我爸一个多月的工资?”

她家里是普通工人家庭,父亲一个月工资才三十五块,五十块对她来说,简首是天文数字。

看着她惊惶又兴奋的样子,宁夏忍不住笑出声——这姑娘的反应,比他在民国捡到大漏时还生动。

他伸手替她拂去鬓角沾着的槐树叶,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脸颊,两人同时一僵。

苏晓棠的脸瞬间红透,像熟透的苹果,连忙低下头,把鼻烟壶塞回宁夏手里:“那……那你赶紧收好了,别让人看见了抢去!”

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心跳却像揣了只兔子,砰砰首跳——刚才他的指尖碰到她脸时,那点温热的触感,像电流一样窜遍了全身。

宁夏也有些不自在,收回手插进口袋,清了清嗓子:“放心,这东西看着不起眼,没人会注意。

咱们再往前走走,说不定还有好东西。”

两人重新走进巷子,气氛却和刚才不一样了。

苏晓棠不再叽叽喳喳,只低着头跟在宁夏身边,偶尔偷偷抬眼瞄他——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他脸上,金丝边眼镜后的眼神专注而温和,侧脸的线条比学校里那些穿的确良衬衫的男生更耐看,尤其是他刚才替她拂树叶时的样子,让她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宁夏没注意到她的心思,目光又被一个卖铜器的摊位吸引。

摊位上摆着一堆铜勺子、铜铲子,最里面却藏着一个巴掌大的铜印。

他走过去,拿起铜印,入手沉甸甸的,印面刻着模糊的篆字,印钮是一只蜷缩的瑞兽,造型古朴。

“老板,这铜印多少钱?”

宁夏问道。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忙着给顾客称铜勺子,头也不抬地说:“十块,这玩意儿是老铜的,沉得很,拿回去当镇纸正好。”

宁夏仔细看着印面,用手指摩挲着篆字——虽然磨损严重,但能认出是“臣心如水”西个字,印钮的瑞兽是清代常见的“趴蝮”造型,铜锈是自然形成的“红斑绿锈”,绝不是新仿的。

这是一方清代中期的文人铜印,若是遇到懂行的藏家,至少能值两百块!

他刚要掏钱,苏晓棠突然拉了拉他的胳膊,小声说:“你钱够吗?

刚才花了七块,你身上总共才带二十块吧?”

她记得早上出门时,宁夏从抽屉里拿了两张十块的纸币,现在再买铜印,就只剩三块钱了。

宁夏愣了一下,他在民国习惯了随身带大洋和支票,穿越后还没适应这个时代的“钱不够花”。

他摸了摸口袋,确实只剩十三块了。

“老板,能不能便宜点?

八块钱,我诚心要。”

宁夏试着讨价。

摊主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是真想买,又看了看旁边的苏晓棠,咧嘴笑道:“行,八块就八块,看你俩是学生,照顾你们。”

宁夏掏出八块钱递给摊主,把铜印揣进怀里。

苏晓棠凑过来,小声说:“你这一下就花了十五块,剩下的钱够咱们回家坐车吗?”

“放心,”宁夏拍了拍怀里的铜印,眼神明亮,“这方印能卖个好价钱,到时候别说坐车,还能请你吃冰棍。”

苏晓棠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刚才的羞涩消散了些,又恢复了几分活泼:“那我要吃奶油的!

两毛钱一根的那种!”

“没问题。”

宁夏点头,看着她明媚的笑容,心里竟觉得比捡到大漏还开心。

两人继续在巷子里逛,宁夏又挑了一个民国时期的银镯子——摊主说是“破银镯子”,三块钱就卖,他却看出那是民国江南地区的“缠枝莲纹”银镯,银质纯净,至少能值二十块。

夕阳西下时,两人提着包好的老物件走出藏宝巷。

苏晓棠手里拿着宁夏买给她的奶油冰棍,一边吃一边说:“宁夏,你怎么这么厉害啊?

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宝贝,哪些是假货。”

“从小跟着家里人学的。”

宁夏含糊地回答,他没法解释自己来自民国,只能用“家学渊源”搪塞。

“那你以后能不能教我鉴宝啊?”

苏晓棠睁着亮晶晶的眼睛,语气带着期盼,“我也想跟你一样,能看出哪些是老物件,以后也能帮家里多赚点钱。”

宁夏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中一动。

他在这个时代无亲无故,苏晓棠是第一个对他好的人,若是能教她鉴宝,既能有个伴,也能让她多门手艺。

他点头笑道:“好啊,以后我有空就教你,先从最简单的瓷器辨伪开始。”

“真的?!”

苏晓棠兴奋地跳起来,冰棍上的奶油滴在手上都没察觉,“那咱们明天就开始学好不好?”

“好。”

宁夏笑着替她擦掉手上的奶油,指尖再次碰到她的皮肤,这次两人都没躲开,只是苏晓棠的脸更红了,低头小口吃着冰棍,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宁夏看着身边蹦蹦跳跳的苏晓棠,听着她叽叽喳喳的问话,心中第一次觉得,这个陌生的八十年代,似乎也没那么难熬。

他怀里揣着捡漏来的宝贝,身边有个明媚的姑娘,或许,这就是他穿越后的“缘分”——不仅要靠鉴宝立足,还要守护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暖与情愫。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